期刊简介
综合性医学学术性期刊(国家科技部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旨在传播医学新理论,交流医学新技术,面向临床,重点在实用。本刊读者对象为各级临床医护人员。报道的内容为全国各地医学科研成果、临床实践和实用性较强的新技术、新方法。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首页>实用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实用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广东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5725
- 国内刊号:44-1193/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期刊收录: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发作性睡病伴猝倒型患者脑结构改变的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
王静;刘莹莹;宗强;张雪宁
关键词:
摘要: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是一种典型的中枢性睡眠疾病,由GELINEAU于1880年首次报道.研究通常认为发作性睡病是一类终身性疾病[1],其临床特征主要是白天不可抗拒的短暂睡眠发作[2],除此之外还有发作性猝倒、睡眠瘫痪、入睡幻觉等症状.患者往往在睡眠或小睡之后可获得暂时的清醒,但随着睡眠发作次数的增多,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明显下降.临床研究发现,发作性睡病患者一个突出的表现是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潜伏时间缩短,在睡眠开始后很快进入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REM睡眠期),这也是是发作性睡病主要的诊断标准之一.发作性睡病患者经常伴有猝倒发作,猝倒是由于短暂的随意肌肌张力突然部分或全部丧失引起,通常由强烈的情感刺激导致,比如发怒、大笑、高兴等,可以是有限肌肉的猝倒发作或广泛的迟缓状态.发作性睡病在男性和女中的发病率是相同的,存在两个发病年龄的高峰,分别是15和35岁[3].目前来说,对于发作性睡病的治疗通常是对症治疗,主要应用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药物,如:右旋苯丙胺、甲基苯丙胺和哌甲酯等.前期的假说认为发作性睡病可能与自身免疫因素有关,其中超过90%的发作性睡病伴猝倒的患者血液中人类白细胞抗原DQB1*0602为阳性[4],除此之外,更有研究发现伴猝倒型患者中下丘脑分泌素-1明显减少.下丘脑分泌素-1是一种由下丘脑分泌的特殊蛋白[1 ,5-7],因其在维持睡眠-清醒稳态中起重要作用,所以有人认为分泌下丘脑分泌素的神经元减少[8]可能是伴猝倒型患者白天出现突发性睡眠事件的原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