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综合性医学学术性期刊(国家科技部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旨在传播医学新理论,交流医学新技术,面向临床,重点在实用。本刊读者对象为各级临床医护人员。报道的内容为全国各地医学科研成果、临床实践和实用性较强的新技术、新方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 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出版部门: 《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572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4-1193/R

邮发代号: 46-44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1972

出版地区 广东

出版地区 广东

订购价格 340.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实用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实用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广东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5725
  • 国内刊号:44-1193/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期刊荣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期刊收录: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实用医学杂志介绍

               综合性医学学术性期刊(国家科技部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旨在传播医学新理论,交流医学新技术,面向临床,重点在实用。本刊读者对象为各级临床医护人员。报道的内容为全国各地医学科研成果、临床实践和实用性较强的新技术、新方法。                

本刊栏目设置
述评、专题笔谈:胶质瘤、基础研究、临床研究、药物与临床、中医药现代化、综述
本刊数据库收录/荣誉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实用医学杂志投稿须知

实用医学杂志社征稿要求

  (一)《实用医学杂志》基本要求来稿要求题材新颖、内容真实、论点明确、层次清楚、数据可靠、文句通顺。文章一般不超过5000字。投稿请寄1份打印稿,同时推荐大家通过电子邮件形式投稿。

  (二)《实用医学杂志》文题文题要准确简明地反映文章内容,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作者姓名排在文题下。

  (三)作者与单位文稿作者署名人数一般不超过5人,作者单位不超过3个。第一作者须附简介,包括工作单位、地址、邮编、年龄、性别、民族、学历、职称、职务;其它作者附作者单位、地址和邮编。

  (四)摘要和关键词所有论文均要求有中文摘要和关键词,摘要用第三人称撰写,分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四部分,完整准确概括文章的实质性内容,以15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一般3~6个。

  (五)标题层次一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二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三级标题用“1.2.”来标识,四级标题用“(1)、(2)”来标识。一般不宜超过4层。标题行和每段正文首行均空二格。各级标题末尾均不加标点。

  (六)计量单位、数字、符号文稿必须使用法定的计量单位符号。

  (七)参考文献:限为作者亲自阅读、公开发表过的文献,只选主要的列入,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按其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列于文末,并依次将各编号外加方括号置于文中引用处的右上角。书写格式为:作者.文题.刊名年份;年(期):起始页.网上参考材料序号.作者.文题网址(至子--栏目).上传年月。

期刊引用
实用医学杂志影响因子
实用医学杂志发文量
实用医学杂志总被引频次
实用医学杂志往期文章
  • pET32a-PTEN融合质粒的构建与表达

    目的:构建PTEN原核融合质粒,利用原核表达体系表达PTEN蛋白。方法:从人新鲜外周血中提取总RNA,采用逆转录和聚合酶链反应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扩增PTEN编码区基因,并将其pET32a质粒融合,化学法转化大肠杆菌DH5α进行克隆。将鉴定正确的pET32a-PTEN融合质粒转化入表达菌株BL21,通过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其蛋白表达,SDS-PAGE和Western-Blot鉴......

    作者:张战锋;韩丽乔;庄俊华;黄宪章 刊期: 2014- 05

  • 盆底功能锻炼结合中药治疗复发性阴道炎

    目的:探讨以盆底功锻炼能为主的仿生物理治疗结合中药对降低复发性阴道炎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择门诊就诊,复发性阴道炎患者150例,随机分为3组:Ⅰ组:采用盆底功能锻炼结合中药,盆底治疗每周2次,10次为1个疗程共1个疗程,并于经后第3天服中药,连服7d,共3个月。Ⅱ组:采用盆底功能锻炼,每周2次,10次为1个疗程共1个疗程;Ⅲ组(对照组):不给予上述方法任何治疗,观察3组患者3、6个月盆底肌力变化及......

    作者:魏小英;沈昌明;陈妙云;张敏 刊期: 2015- 06

  • 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增生性高血压52例

    目的:探讨肾上腺增生性高血压的后腹腔镜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2008年在后腹腔镜下施行单侧肾上腺切除治疗肾上腺增生性高血压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左侧42例,右侧5例,双侧5例,男25例,女27例,平均年龄(45.1±4.9)岁.结果:52例由腹腔镜完成,手术时间50~100min,平均(68.1±12.2)min,术中出血量10~100mL,平均(32.7±8.2)......

    作者:华伟;胡卫列;吕军;聂海波;姚华强;李清荣;邓志雄;张利朝;沈文;汪帮琦;李萍;陈诗涛;张源锋 刊期: 2009- 21

  • 白细胞介素1β髓核内注射对金属蛋白酶3及P物质的影响

    目的:探讨髓核内注射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及P物质(SP)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2只,随机分为IL-1β组(IL组),椎间盘内(L3~4、L4~5、L5~6)注射20μL(10ng/mL)IL-1β;力学组(ME组),咬除椎体棘突及一侧上下关节突.IL组动物T12~L1、L1~2、L2~3椎间盘作为对照组(SH组).术后6周及12周分批处死.免疫组织化学方......

    作者:颜登鲁;李健;高梁斌;张志 刊期: 2006- 24

  • 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地震前后动态心电图比较

    目的:分析地震后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及其机制.方法:将60例稳定性冠心痛患者分为地震组30例及时照组30例,并设定14:28为时间基点.以动态心电图方式连续监测基点前后4h两组人群在心率、频发室性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事件检出率的变化.结果:地震组在震后的各项指标与震前及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O.O1).结论:地震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其机制可能与创伤后应激障碍有关,应采......

    作者:陈呖;刘明江;欧阳振鹏;郑婕舒 刊期: 2009- 19

  • p38MAPK信号转导途径与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是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痴呆常见的病因.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神经精神异常.老年斑(senileplaques,SP)和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tangles,NFTs)是两个标志性病理改变.......

    作者:姚丽;吴海琴;张桂莲 刊期: 2007- 12

  • 鼻胆管引流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分析鼻胆管引流(ENBD)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维普、万方、中国知网、CBM、Thecochranelibrary、Pubmed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4年11月20日,收集ENBD预防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ERCP术后胰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采用Cochrane协作网专用软件RevMan5.3软件......

    作者:朱端权;王运兵;龚建平 刊期: 2015- 17

  • 改良法与传统法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老年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

    目的:探讨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与传统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老年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老年患者行传统椎管扩大形术32例(A组);改良椎管扩大形术26例(B组).两组患者平均年龄(64.5±7.2)岁.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进行比较;术后JOA评分、颈椎活动度、术后轴性疼痛、初始疼痛程度VAS评分及缓解时间的差异等情况进......

    作者:钟润泉;温世锋;钟波夫;肖文德;郭东明;梁英杰 刊期: 2016- 09

  • 推拿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42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康复医学Rood技术治疗假性球麻痹的疗效.方法:按摩双风池、翳风、廉泉等结合Rood技术训练吞咽功能.结果:治疗组21例,总有效率85.71%,对照组21例,总有效率52.3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作者:危静;倪朝民;苏义基 刊期: 2011- 12

  • Kimura病治疗及研究进展

    Kimura病在1937年由中国学者金显宅等首次报道,1948年Kimura等以日文文献报道后,因日本学者的广泛引用.以后在国际上该疾病便被称之为Kimura病.多见于亚裔中青年男性.......

    作者:薛增奇;潘升华;孙庆丰;潘嘉西;丁继光;徐道振 刊期: 2009- 03